如今在大街上,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無人便利店和自動售貨機開始像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在我們生活中,隨著科學技術的推進、消費升級的推動力下,給無人便利店的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時機;其中 Amazon Go、Take Go、繽果盒子、天貓小店、EAT BOX、京東 X 無人超市等已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并服務于我們。
隨著科技和人工智能應用研究的深入,加上零售人不斷認清商業的本質,商業已經進入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因此無人便利店幾乎在一時之間成為新零售的寵兒,并站在了風口之上;哪么相比較于無人便利店掀起的巨大風口,它的競爭對手自動售貨機似乎發展就沒有那么火熱了,同樣是“無人化”,經過外觀設計、結構設計、功能創新研發的自助售貨機,就沒有無人便利店哪么智能化和體驗好了。
據調查,隨著電商的發展導致線下零售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寒冬,無論是關店潮,還是營業利潤大幅下滑,線下零售業急需一個調整期;然而的發展隨著線上流量的飽和,網絡電商也到了一個發展瓶頸:“看得見、摸不著”;所以,無論是線下零售還是電商,都急需尋找一個好的解決方式和出口;因此我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來促使零售行業的創新和加速變革。
在早幾年,無人便利店概念還沒興起的時候;那時候的資本很多開始關注和投資自動售貨機,因為自動售貨機是一個可以快速回本的生意,回本周期在4到6個月不等,但是僅僅靠一兩臺自動售貨機,帶來的利潤并不大,因此需要大規模的復制,而這恰恰又是其優勢;相比一個百平米的線下門店來說,自動售貨機成本更低、占地面積小、操作靈活、渠道落地更快;更容易進入那些門店覆蓋不了的高流量地段,比如寫字樓、社區、地鐵站等。
當然,畢竟自動售貨機僅僅是一個儲貨柜子,售貨的商品,目前主要以零食、飲料為主,因此商品種類過于單一;難以滿足如今消費者對于購物的多樣化、豐富化選擇;并且消費者被動的被自動售貨機隔絕了與商品實際接觸的機會,而且是先付款后取得商品;如果,當自助售貨機出現故障和被人為破壞,難以及時得到修護和維修;導致用戶體驗不好。
和自動售貨機一樣,無人便利店都能實現“無人化”和能夠獲取流量,并且具有轉化流量的功能,但相對比,自動售貨機的投放地點更靈活,投放方式更便捷;而無人便利店則更多的注重消費者的體驗功能;無論是自助售貨機還是無人便利店,目前僅僅是零售業探索顧客新消費體驗、營運新模式的投資亮點;不管技術迭代有多快,資本投入有多大,它們都不可能成為未來線下消費的主流模式。
因為它們不符合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巨大的國情,即使有效率也難以全面推廣;據調查得知,目前比較有效的方式是以“人工服務+自助服務”的這種混合互補的方式;隨著新零售、智慧零售、無界零售等新概念,消費升級、線上線下融合的新趨勢,以及實體重心、技術與數據雙驅動、渠道下沉等新方法的提出與落地,零售業不管是提供哪種服務方式,都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消費升級和消費新體驗,零售業互利互補的服務方式將共促零售行業的創新升級。